<aside> ☝ 思考文章:重新思考:一场人文的自我救赎

</aside>

一:成长

二:方法

三:证明

解释的来龙去脉

p123

噪声先于一切语言,它或禁止或帮助语言的诞生。反过来语言密集的声响又阻止了我们听到背景噪声。

p126-127 写作

如果作者要把所有看过的文字都抄下来,那他的书必定又臭又长,而且因为重复论述,这本书必然言之无物。如果每一篇文章都要抄写或概述于其主题相关的所有参考文献,那我们就进入了一个论文、报纸和「结巴」的时代。尽管媒体和大学之间彼此嫌恶,但它们都有重复的毛病。论文和杂志都是重复排版的产物。

写作之诚实在于作者只写他认为有创新性的所思所想。我只想写自己的书。

当您看一些旁征博引的文章,我们一个词旁边都贴着一个序号,用来呼唤出脚注,并让脚注把这个词还给它的主人,仿佛文中的普通名词马上就要被这些专有人名替换掉。

「作者」一词的意思:来自罗马法,意思是真实、正直、证明、见证或誓言的担保人,但它最初的意思是「保证增长的人」,而不是拿来、概述或简写他物的人,只是促进生长的人……作品像一棵树或一直动物一样,在成长中变化。

p128 思想

一个思想与另一个思想针锋相对,尽管带上了否定的符号,但它们其实还是同一个思想。您越是反对,就越陷在同一个思考框架内。

新思想来自荒漠,来自隐士和孤独者,来自退隐之人,来自从不参与重复讨论又能从噪声和愤怒中脱身之人。讨论制造了太多的噪声,以至于人们无法从容思考……我们做了相当多的争论,却缺少沉默寡言之人。也许科学需要持续的公开讨论,但讨论只会让哲学必死无疑。

必然困难,偶然困难

p131

简单之物……总是比纷繁复杂的东西更容易掌握。另一方面我的证明面向的诗人,面向的是当代人,因为当代人的文化相对于过往被重塑得更加厉害。即一方面是研究主体的客观确定性,另一方面则是于对话者相关的主体确定性,或更确切地说,集体的主题确定性。

p132-133

我很讨厌师生关系。「来了,来了,我是您的仆人。」这种小众关系总是让我感觉到导师的某种权力,因而感到恶心。